[编辑:中职网] [浏览次数:] [来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
3月19日,《上海市义务教育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版)》发布。“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劳动素养”等考查要点赫然在目,突出体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导向令诸多师生家长感到欣喜。
高校同样在行动。北京大学探索建立学术创新成果综合评价机制,旨在逐步取消强调论文发表的单一评价模式,充分释放学生科研活力;西南大学印发《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全日制本科生劳动素养评价办法》,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让劳动教育成效在学生评价中占据应有比重……
2020年10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发布。3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社会,教育评价改革逐步深化,各地、各校的探索也正落实落地、协同推进。
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以考试分数为第一追求的孩子,往往“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人们看到了问题所在,也正在积极寻求改变——将评价的关注点聚焦在学生全面发展上,通过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使青少年拥有全面素质,更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评价方式,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激活力、增动力。
1.新时代教育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挥棒”
今天,教育强国建设进入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关键重要阶段。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既是国家所需,也是时代所需。面对教育评价这一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中国需要作出自己的回答。
2020年10月,《总体方案》对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作出全面部署。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推进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任务协同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了22条重点改革任务,搭建起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四梁八柱”。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提出新要求。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这是一场“攻坚之战”。
近年来,国家层面配套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先后出台和推动落实20余份教育评价改革配套文件,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评价改革;规范SCI指标使用、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扭转“唯帽子”倾向,人才评价改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加强违规事项监督整改,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评价取向,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对照教育评价负面清单,设立举报投诉电话、邮箱、网络平台等,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与此同时,各地将中央改革的“蓝图”转化为本地“施工图”,研究制定教育评价改革重点推进事项。
广东省聚焦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争创一流;
陕西省坚持问题导向,在教育督导提能增效上求实效,推动教育督导法治化、信息化,队伍专业化,履职尽责规范化;
山东省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及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建立全学段全覆盖评价体系;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巡回宣介,引导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建立省级“十不得、一严禁”网络检测系统,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
各界反映,教育评价改革开局良好,持续深化,部分领域教育功利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形成了破“五唯”的广泛共识。不少学者认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牵住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让评价“指挥棒”日渐科学高效,更有力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2.学生评价,旨在“从育分转向育人”
从初春农具与土地热烈碰撞,到仲夏汗水将土地慷慨灌溉,再到深秋土地回馈以丰厚果实,季节轮转间,乌鲁木齐市第127中学的师生们,在“润心农场”挥洒汗水、亲近自然。
体育课上,学生们自己搬运体育器材,自己动手制作沙包、橡皮筋、毽子等体育学具;生物课上,老师带着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全过程,收获农作物种子并对种子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和探讨;物理课上,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制作用于学校水窖提水的滑轮,在浇灌水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科学课上,老师带孩子们开展“玩转纸飞机”探索实践活动,通过折纸飞机、研究试飞等步骤,不断提升学生动手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在这里,我们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使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发展。”乌鲁木齐市第127中学校长刘董梅告诉记者。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三年多来,学生评价改革的着力点,在于破除“分数至上”、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不科学做法,明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实现从“重智”向“五育”融合的转变,努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评价“惯性”,推动学校评价标准“从育分转向育人”。在此导向下,各地各校展开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这份报告是你健康成长的见证,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好好规划,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接到孩子的体质健康报告书后,江苏南京市银城小学一年级12班一位学生的家长在回执单上这样留言。
通过中小学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江苏省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向全省近900万名中小学生提供年度体质健康报告书。报告书涵盖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语、每日膳食营养建议、薄弱项目运动干预建议、测试指标解释和健康知识等内容。记者还了解到,通过江苏学校美育智慧平台构建的美育数字化考核评价体系,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制、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模型制定、评价平台建设等方面创新探索,已全面应用于全省美育赛事、美育课程、美育考核和美育智库等场景,利用数字赋能实现了美育教学展示评价一体化。
发放年度体质健康报告书后,江苏省教育部门会将评价结果用于后续的跟进、指导与督促,而不是束之高阁。“我们会针对学生个性问题单独与家长沟通,利用家校合作渠道帮助学生进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南京市银城小学教师陆乐告诉记者。
山东省济南市实施了初中生综合素养增值评价项目,通过梳理、优化、简化评价数据,使历年增值评价数据成体系、易理解、好分析。通过评价项目,济南市引导区域、学校和教师主动掌握并运用评价结果,基于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最终助力孩子自主健康成长。
“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随着《总体方案》逐步落地,“增值评价”“多元评价”“分类评价”等理念日益走进现实。
3.教师评价,着力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倾向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改革教师评价,关键在于扭转教育评价中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倾向,确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育人职责。
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平淡枯燥,学生则昏昏欲睡,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导致教与学之间形成了巨大鸿沟。
为改变这一困境,威海职业学院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而对教师的评价,则以业绩和实效并重。
该校乡村振兴学院副教授潘汝洁,将工作室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的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和项目实践空间,把小组讨论的教室、项目实践空间全部设计为敞开式。
“我工作的方法,动手的技巧,学生全部都能看见、听见。学生们耳濡目染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真正提高动手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潘汝洁告诉记者。
课堂搬到麦田里,方案画在乡村里。潘汝洁的工作室先后完成了60多个村的美丽乡村项目、5个威海市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的规划指导服务项目。“正是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各有各的能力优势,培养过程中绝不能把学生简单归类,而是应因材施教,定制更精细化的培养方案。”潘汝洁深有感触:“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当前,评价改革推进过程中,各地各校进一步聚焦评价内容导向和评价文化养成。一方面,人才称号获得情况已不再作为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项目评审中评价的重要内容。有的高校推行代表作制度,鼓励学院结合自身特点自主设置高水平代表作成果清单;有的高校注重“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鼓励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许多学校积极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发展搭建平台,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有的学校为突出师德师风表现和教师教学实绩,制定了多元化复合型教师队伍评价体系;有的学校参考成果转化实效、重视社会服务参与度,为不同类型、岗位的人才铺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成长路径。
在上海交通大学,有两位分别来自媒体与传播学院和设计学院、担任副教授近20年的教师,因为所在领域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不高,在论文发表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处于弱势。近年来,学校开通人文社科实践型晋升通道,将“分类发展、多元评价”的理念融入教师评价和晋升工作中。得益于此,两位老师经过学院推荐评审、同行评议、校级答辩等规定程序,最终晋升为实践型教授。
探索在持续,难点待突破。
有专家表示,部分高校主要以科研论文评价教师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各类人才“唯帽子”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尚未全面有效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教育评价内容、工具、程序、结果使用等方面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
这些,正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难啃的“硬骨头”。专家们认为,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才能带来教育评价改革的格局性变化。教育部门应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升级之战。(中职网)
网站标题: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中职网)
指导单位: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服务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0863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 邮政编码:100029
版权所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 中职网官网 www.mssi.com.cn
Copyright@1996 - 2024 www.mss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